Research Focus
Current position: Home > Research Focus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围绕水声定位应用场景开展水声通信系统设计及其算法研究。
应用场景:针对水下无人集群的协同作业需求,开展水下分布式多用户通信技术研究。如图1所示水面母船作为主节点,采用广播方式用于调度水下UUV从节点进行集群组网,引导其到达指定作业区域进行作业。母船配备单发多收平面阵列;水下UUV配备收发合置单阵元通信节点,设计声学通信系统以实现水面母船与水下节点,以及水下节点间的互联互通。
应用场景:针对水下无人集群的协同作业需求,开展水下分布式多用户通信技术研究。如图1所示水面母船作为主节点,采用广播方式用于调度水下UUV从节点进行集群组网,引导其到达指定作业区域进行作业。母船配备单发多收平面阵列;水下UUV配备收发合置单阵元通信节点,设计声学通信系统以实现水面母船与水下节点,以及水下节点间的互联互通。

图1 水下无人集群间的水声定位通信一体化应用场景图
研究问题及研究内容:
【 问题一】 时变多普勒特性:声信号在水下传播过程中,收发平台间的相对运动、水流的运动形成多普勒效应,且由于水下声速较低,使得多普勒效应不仅表现为信号频率的变化,还表现为信号的脉宽变化,对通信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挑战。水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经过水面及水底反射到达接收端,且不同的路径具有不同的多普勒,进一步恶化通信系统的性能。因此,设计通信系统时,首先要考虑多普勒的估计与补偿,针对该问题,研究的内容包括:
(1)时变多普勒信道的建模及接收信号的生成;
(2)基于OFDM信号的时变多普勒估计;
(3)基于直扩信号的时变多普勒估计;
(4)基于脉冲对的多普勒估计。
【 问题二】 复杂多途下的单载波均衡:单载波作为最早引入水声通信的相干通信技术,用于解决非相干通信速率低的问题,已广泛应用于水下通信系统的设计。在参与设计的单载波通信系统,当信道多途结构较为简单,多途扩展较小时,系统性能较为稳定,能够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当信道多途结构较为复杂,多途扩展较大,特别是信道呈现簇状,第1簇信道结构较为清晰,第2簇由于水下的强漫反射使得信道抽头特别密集且能量很高,此时常用的时域均衡技术性能将极具恶化,使得单载波技术难以应用于该类信道结构。针对该问题,研究内容包括:
(1)频域单载波均衡算法研究;
(2)多通道时域均衡算法研究;
(3)复杂多途信道估计与建模。
【 问题三】 基于MT-FSK的非相干通信:目前在设计通信系统时,大部分采用的是低速率的FH-MFSK跳频通信和高速率的SC-BPSK单载波通信两种体制,以应对不用的信道条件。单载波通信适用于信道结构较为简单的水声信道,而跳频通信几乎是恶劣水文条件下的最佳选择,但是其通信速率低使其应用受限。在水下通信系统设计,一种常用的应用需求是短时间内发送10字节左右的短报文,以传递位置、心跳或者指令等状态信息,来建立水下周期通信,维持水下无人集群链路。在该场景下,通信成功率要求并不高,理想的方案是采用高速率的非相干通信,以解决相干通信对信道的敏感性,并兼顾一定的通信速率。针对该问题,开展基于MT-FSK的非相干通信研究,研究内容包括:
(1)MT-FSK在该场景下的可行性分析;
(2)MT-FSK的低复杂度发射机设计及峰均比抑制;
(3)MT-FSK的信号设计及符号映射;
(4)MT-FSK的低复杂度接收算法设计。
【问题四】高可靠性水声指令通信:在某些应用场景,水声通信对发送数据率并不高,而是追求极高稳健性传输,以实现应急指令传输。针对水下应急指令通信需求,开展高可靠性指令通信研究,主要关注强干扰、高噪声、运动平台下的指令信号设计,实现低信噪比、复杂时变多途信道下的水声通信。重点研究内容包括:
(1)低信噪比下的信号检测技术;
(2)低速率高可靠性指令通信体制研究;
(3)强干扰下的通信性能分析;
(4)低复杂度指令通信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 问题五】 低复杂度模块化通信算法设计:通信系统在设计的最后一步是考虑平台实现问题,在硬件平台实现通信算法,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1、算法的复杂度;2、内存的占用情况与调度;3、算法的模块化。以跳频通信系统为例,通信算法的实现包括以下模块:1、信源编译码;2、CRC校验及其解校验;3、信道编译码;4、比特交织及解交织;5、符号映射及解映射;6、信号调制及解调;7、信号帧结构设计;8、信号检测;9、信道估计及多普勒估计。针对上述问题,重点研究内容包括:
(1)低复杂度低内存的软解调译码器设计;
(2)稳健低复杂度信号检测算法设计;
(3)低复杂度多普勒估计与补偿算法设计;
(4)低复杂度信号调制及解调算法设计。
研究问题及研究内容:
【 问题一】 时变多普勒特性:声信号在水下传播过程中,收发平台间的相对运动、水流的运动形成多普勒效应,且由于水下声速较低,使得多普勒效应不仅表现为信号频率的变化,还表现为信号的脉宽变化,对通信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挑战。水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经过水面及水底反射到达接收端,且不同的路径具有不同的多普勒,进一步恶化通信系统的性能。因此,设计通信系统时,首先要考虑多普勒的估计与补偿,针对该问题,研究的内容包括:
(1)时变多普勒信道的建模及接收信号的生成;
(2)基于OFDM信号的时变多普勒估计;
(3)基于直扩信号的时变多普勒估计;
(4)基于脉冲对的多普勒估计。
【 问题二】 复杂多途下的单载波均衡:单载波作为最早引入水声通信的相干通信技术,用于解决非相干通信速率低的问题,已广泛应用于水下通信系统的设计。在参与设计的单载波通信系统,当信道多途结构较为简单,多途扩展较小时,系统性能较为稳定,能够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当信道多途结构较为复杂,多途扩展较大,特别是信道呈现簇状,第1簇信道结构较为清晰,第2簇由于水下的强漫反射使得信道抽头特别密集且能量很高,此时常用的时域均衡技术性能将极具恶化,使得单载波技术难以应用于该类信道结构。针对该问题,研究内容包括:
(1)频域单载波均衡算法研究;
(2)多通道时域均衡算法研究;
(3)复杂多途信道估计与建模。
【 问题三】 基于MT-FSK的非相干通信:目前在设计通信系统时,大部分采用的是低速率的FH-MFSK跳频通信和高速率的SC-BPSK单载波通信两种体制,以应对不用的信道条件。单载波通信适用于信道结构较为简单的水声信道,而跳频通信几乎是恶劣水文条件下的最佳选择,但是其通信速率低使其应用受限。在水下通信系统设计,一种常用的应用需求是短时间内发送10字节左右的短报文,以传递位置、心跳或者指令等状态信息,来建立水下周期通信,维持水下无人集群链路。在该场景下,通信成功率要求并不高,理想的方案是采用高速率的非相干通信,以解决相干通信对信道的敏感性,并兼顾一定的通信速率。针对该问题,开展基于MT-FSK的非相干通信研究,研究内容包括:
(1)MT-FSK在该场景下的可行性分析;
(2)MT-FSK的低复杂度发射机设计及峰均比抑制;
(3)MT-FSK的信号设计及符号映射;
(4)MT-FSK的低复杂度接收算法设计。
【问题四】高可靠性水声指令通信:在某些应用场景,水声通信对发送数据率并不高,而是追求极高稳健性传输,以实现应急指令传输。针对水下应急指令通信需求,开展高可靠性指令通信研究,主要关注强干扰、高噪声、运动平台下的指令信号设计,实现低信噪比、复杂时变多途信道下的水声通信。重点研究内容包括:
(1)低信噪比下的信号检测技术;
(2)低速率高可靠性指令通信体制研究;
(3)强干扰下的通信性能分析;
(4)低复杂度指令通信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 问题五】 低复杂度模块化通信算法设计:通信系统在设计的最后一步是考虑平台实现问题,在硬件平台实现通信算法,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1、算法的复杂度;2、内存的占用情况与调度;3、算法的模块化。以跳频通信系统为例,通信算法的实现包括以下模块:1、信源编译码;2、CRC校验及其解校验;3、信道编译码;4、比特交织及解交织;5、符号映射及解映射;6、信号调制及解调;7、信号帧结构设计;8、信号检测;9、信道估计及多普勒估计。针对上述问题,重点研究内容包括:
(1)低复杂度低内存的软解调译码器设计;
(2)稳健低复杂度信号检测算法设计;
(3)低复杂度多普勒估计与补偿算法设计;
(4)低复杂度信号调制及解调算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