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陈峰
开通时间:..
最后更新时间:..
李陈峰,浙江杭州人,教授/博导,教育部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副主任,里斯本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函评专家,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委员会学组副组长,《Energy, Ecology and Environment》、《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和《中国舰船研究》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相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领域涉及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载荷与结构强度,跨介质航行器冲击载荷与结构安全性,船舶极限强度理论与试验技术,结构可靠性与风险评估技术,火灾高温毁伤与抗火设计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建造工艺力学等。
每年择优招收硕士研究生3-5人,博士研究生1-2人。
科研成果:
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重点基础研究项目课题、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省部级重点项目与课题20余项。出版专著3部,编写教材2部(1部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发表期刊和会议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0余项。
科研获奖:
[1] 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2014年;
[2] 船舶结构疲劳强度评估技术,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进步),2012年;
[3] 非线性波浪载荷水弹性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进步),2016年;
[4] 砰击载荷预报技术,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2018年;
[5] 大型海洋结构物极端载荷预报与极限强度评估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2020年;
[6] 批量穿浪双体船空舱维修焊接及检测技术应用研究,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进步奖,三等,2021年;
[7] 恶劣海洋环境下船舶结构性能评定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2022年;
[8] 船体结构设计准则研究,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3年.
学术兼职:
[1] SCI期刊《Energy, Ecology and Environment》青年编委,impact factor of 4.4;
[2] EI期刊《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青年编委;
[3]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舰船研究》和《应用科技》等期刊编委;
[4] OE、MS、TWS、《船舶力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等行业知名期刊审稿专家。
社会兼职:
[1] 中国钢结构协会海洋钢结构分会,副理事长,2020年-至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
[2]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工艺力学学组,副组长,2018年-至今(第十届、第十一届);
[3] 中国船级社技术委员会结构技术分委会,委员,2020年-至今;
[4]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北斗产教融合创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0年-2025年(第六届、第七届);
[5] 活跃造船专家联盟(ASEF)集装箱船安全工作组,中方专家,2022年11月-2024年11月;
[6] 工信部国际造船新公约规范标准工作机制办,成员,2020年-至今;
[7] 黑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理事,2022年-至今(第八届);
[8] 某部船体结构强度校核中心,特邀专家,2019年-至今.
人才培养与就业:
姓名 |
专业 |
学位 |
入学年 |
毕业年 |
毕业去向 |
朱志尧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工学博士 |
2014 |
2024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
付 鹏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2015 |
2018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 |
高 超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2016 |
2019 |
上海交通大学(读博) |
张志超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201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董 森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2017 |
2020 |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708所) |
唐 涛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2018 |
2021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总体设计部 |
王庭策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2021 |
中国电科集团第五十三研究所 |
|
魏子阳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2021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702所) |
|
张旭辉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2021 |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
|
蔡庆港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2019 |
2022 |
陆军工程大学 |
刘 葳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2022 |
海军工程大学(读博) |
|
董龙昌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2022 |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708所) |
|
张 昆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2022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四院四部 |
|
张厚尧1 |
土木水利 |
专硕 |
2020 |
2023 |
哈尔滨工程大学(直博) |
金腾龙1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2022 |
哈尔滨工程大学(直博) |
|
宋星晨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2023 |
海军某部 |
|
毛佳寅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2023 |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708所) |
|
魏冠臣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工学博士 |
2021 |
- |
在读 |
孙少华 |
机械 |
工程博士 |
- |
在读 |
|
刘德怀1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2022 |
哈尔滨工程大学(直博) |
|
康子雄1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2023 |
哈尔滨工程大学(直博) |
|
赵胜竹 |
力学 |
学硕 |
2024 |
长-江船舶设计院 |
|
张一凡 |
土木水利 |
专硕 |
2024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702所) |
|
金腾龙2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工学博士 |
2022 |
- |
在读 |
刘德怀2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工学博士 |
- |
在读 |
|
杨东东1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2023 |
哈尔滨工程大学(直博) |
|
周嘉伟1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2024 |
哈尔滨工程大学(直博) |
|
陈旭龙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2025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 |
|
张厚尧2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工学博士 |
2023 |
- |
在读 |
康子雄2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工学博士 |
- |
在读 |
|
杨东东2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工学博士 |
- |
在读 |
|
张 凡 |
机械 |
工程博士 |
- |
在读 |
|
叶玉晋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 |
在读 |
|
董文乐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 |
在读 |
|
王晨煜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 |
在读 |
|
周嘉伟2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工学博士 |
2024 |
- |
在读 |
王冠金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工学博士 |
- |
在读 |
|
万 千 |
机械 |
工程博士 |
- |
在读 |
|
赵 靖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学硕 |
- |
在读 |
|
顾 昊 |
土木水利 |
专硕 |
- |
在读 |
|
邓明源 |
土木水利 |
专硕 |
- |
在读 |
|
严盈冰 |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
工学博士 |
2025 |
- |
在读 |
更新时间:2025年02月23日
邮编 :
传真 :
通讯/办公地址 :
[1]
2006.6 -- 2009.9
哈尔滨工程大学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
 博士
[2]
2004.9 -- 2007.3
哈尔滨工程大学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
 硕士
[3]
2000.9 -- 2004.6
哈尔滨工程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学士
[1]
2023.7 -- 至今
哈尔滨工程大学
船舶工程学院
教授
[2]
2022.4 -- 至今
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副主任
[3]
2016.6 -- 2023.7
哈尔滨工程大学
船舶工程学院
副教授
[4]
2014.10 -- 2015.10
里斯本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中心(CENTEC)
访问学者
[5]
2009.6 -- 2016.6
哈尔滨工程大学
船舶工程学院
讲师
[1] 某部船体结构强度校核中心,特邀专家,2019年-至今.
[2] 中国船级社技术委员会结构技术分委会,委员,2020年-至今;
[3] 工信部国际造船新公约规范标准工作机制办,成员,2020年-至今;
[4] 黑龙江省造船工程学会,理事,2022年-至今(第八届);
[5]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工艺力学学组委员,2018年-至今(第十届);
[6] 中国钢结构协会海洋钢结构分会,常务理事,2020年-至今(第九届、第十届);
[7]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北斗产教融合创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0年-2025年(第六届、第七届);
[8] 活跃造船专家联盟(ASEF)集装箱船安全工作组,中方专家,2022年11月-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