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飞宏

副教授 、 博士生导师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En

运飞宏

副教授 、 博士生导师

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个人简介

运飞宏,女,1988年,副教授(预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职
黑龙江省水下作业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机械电子工程系副系主任,主要从事水下生产系统连接及密封技术、海洋工程装备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民船科研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基金项目5项、横向课题2项;作为项目主要技术骨干参与了国家级子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民船科研项目3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研项目8项等。
在本专业领域发表学术论文52篇(SCI收录30篇、EI收录9篇),申请专利39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8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发明类)一等奖1项(排名第5);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3);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专利奖优秀奖1项(排名第8),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大赛优胜奖1项(排名第3)。

指导学生科技创新:中国研究生创新设计系列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得优秀指导教师3次。

指导硕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3次,校优秀毕业生1次。

基本信息

  • 所在单位:机电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
  • 性别:女
  • 学位:工学博士学位
  • 职称:副教授
  • 在职信息:在职
  • 所属院系:机电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
  • 学科: 机械工程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 2012.9 ~ 2017.6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 机械电子工程 一 >博士研究生毕业

  • 2010.9 ~ 2013.3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 机械电子工程 一 >硕士研究生毕业

  • 2006.8 ~ 2010.6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一 >大学本科毕业

  • 2023.12 ~ 至今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 机电工程学院 一 预聘教授

  • 2017.6 ~ 2022.6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 讲师(高校)

社会兼职

  • 2023.1 ~ 至今

    多个SCI及国际期刊的审稿人,期刊名称: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中科院1区、JCR-1区)、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JCR-1区)、JMSE ( JCR-1区) 、Heliyon、Processes、Mechanical Sciences、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 and Reviews、 Frontier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等。

  • 2024.1 ~ 至今

    ESCI期刊青年编委,期刊名称: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mechatronics,国际刊号(ISSN)2515-0464,影响因子5.3,JCR分区Q1。

  • 2024.1 ~ 至今

    国际期刊编委,期刊名称:Modern Subsea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国际刊号(ISSN)2957-9945。

研究方向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研究概况

1. 水下生产系统技术——水下连接及密封技术

特色和意义:深海油气开发主要集中在3000m以内的深海水域,深海油气田水下生产系统装备之间的精准连接及密封是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该项技术长期被欧美国家垄断,是造成我国深海油气田开发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该方向的研究对于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掌握深海油气田水下生产系统连接装备设计、制造、测试及海上安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取得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20余篇,SCI检索9篇、EI检索4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发明类)一等奖1项。

与国内外同行相比所处的水平:经海洋工程领域曾恒一院士任组长的专家组鉴定,认为该成果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方评价及社会反响情况:研制了国内首例实际应用的深海水平卡箍式连接器,通过了挪威船级社(DNV)认证,并在我国南海乐东22-1气田南块项目中进行了工程应用,已于2022年8月27日投产,已经稳定运行2年多。


2. 海洋工程装备技术

特色和意义:我国整个海洋工程装备行业,都存在起步晚、起点低、规模小、竞争力不够强等问题。尤其是在高端装备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该方向的研究对于提高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制造技术、具备新型装备的自主开发能力,实现海洋工程装备的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

取得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被SCI检索4篇、被EI检索2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

与国内外同行相比所处的水平:研制的各项装备与国外产品对比,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同等水平。


曾获荣誉

  • 第四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

  • 第八届“杰瑞杯”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

  • 第七届“杰瑞杯”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

  • 第六届“杰瑞杯”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 第四届“杰瑞杯”中国研究生石油装备创新设计大赛

团队成员

黑龙江省水下作业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下作业技术与装备实验室是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历经50年逐渐发展起来的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综合实验研究机构,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双一流”重点学科建设中的重点实验室。
    主要以国家海洋能源工程与军事背景为需求,以国家深远海勘探与开发、海军救捞、水下作业、特种作业、仿生作业需要为依托,重点开展深海作业技术与装备、海军救捞作业与装备、仿生机器人技术、水下生产设施连接技术、水下生产系统装备、海上风电装备、水下对接技术、大深度水下密封技术及特种装备等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水下作业技术与装备实验室科研用房共有2000平方米,包括水下智能机械研究室(340平方米)、水下运载器实验室(500平方米)、水下作业环境实验室(800平方米)、水下作业装备实验室(200平方米)、水下对接技术实验室(60平方米)、水下运载器智能控制研究室(100平方米)。配有50米x30米x10米海洋工程实验水池、深水高压舱模拟系统以及吊车等实验用具,可以完成深水模拟实验测试,同时具备专业仪器设备30多台,主要包括SV3及UP6工业机器人、水下遥操作实验系统、水下自主对接实验系统、水陆两栖实验平台、水下海管维修实验平台、DSPACE测控系统、实时仿真系统等大型实验仪器及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