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   最后更新时间:--

张中武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教师姓名:张中武
教师拼音名称:zhangzhongwu
所在单位: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性别:男
学位:工学博士学位
职称:教授
在职信息:在职
所属院系: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

邮箱:

邮编:

传真:

通讯/办公地址:

个人简介

张中武1972.02,博士,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工程硕博士优秀导师,黑龙江省讲座教授,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黑龙江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哈尔滨工程大学船海核新金属材料“兴海”学术团队负责人。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终身成就榜,担任《High entropy alloys and materials》和《焊接学报》等7个期刊的编委,在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等多个学术组织和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担任学术委员或专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和参与其他科研项目20余项。在Advanced Science、Science Advances、Acta Materialia、IJP等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其中中科院一区top期刊60余篇,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篇被评为中国钒论文奖二等奖,获授权发明专利 53件(其中美国专利1件,英国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5件。主编《材料塑性成形基础》教材1部,参编《海洋工程百科全书》(极地材料)、《海洋工程材料系列丛书》(钢铁分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件(《海洋工程结构钢可焊性试验方法》、《船舶及海洋工程用不锈钢钢板和钢带》。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包括主题报告(keynote)和邀请报告(invited)在内的学术报告80余篇次,参与组织国际会议6次。以第一完成人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专利银奖1项、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技术发明二等奖1 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优秀专利奖1项,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排名13)。

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相强化合金、纳米钢及舰船钢构件服役性能评价技术。面向船舶、海工和核能等领域对高性能金属材料的需求,开展纳米钢、纳米相强化特种合金及构件服役性能评价技术研究。发明了系列高强度、高韧性、易焊接纳米相强化钢设计和制造关键技术,成功开发了系列纳米特种钢和不锈钢,相关成果被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相关成果已在船舶、桥梁、海洋工程等领域应用;提出了周期性界面能控制相变理论,发明了纳米相强化特种钢和显微结构控制技术,阐明了钢中纳米相形成和演化、强化和韧化机制,实现了马氏体淬火回火与纳米相析出一体化精准控制;提出了全参数过程控制的洁净化和提纯方法,发明了熔池快冷顺序凝固技术和反应器温度控制提纯系统,实现了冶炼纯净化、熔渣-金属反应温度、反应速度、熔化和凝固实时监测和控制,研究成果已在高品质钢超纯净冶炼,焊接和金属铪提纯等领域应用;深入研究了纳米相强化高熵合金和超弹性合金的设计方法、强韧化机制及其在核工程和特种装备减震降噪等领域的服役特性,开发了系列高熵合金和超弹性合金。


教育经历

[1] 2004.3——2008.7
南京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博士研究生毕业
[2] 2001.9——2004.6
西安交通大学 > 材料学 > 硕士研究生毕业
[3] 1993.9——1997.7
兰州大学 > 材料科学 > 大学本科毕业
[4] 2004.3——2008.7
南京理工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博士研究生毕业
[5] 2001.9——2004.6
西安交通大学 > 材料学 > 硕士研究生毕业
[6] 1993.9——1997.7
兰州大学 > 材料科学 > 大学本科毕业

工作经历

[1] 2012.1-2014.8
美国奥本大学 > 副教授
[2] 2009.8-2011.12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3] 2009.1-2012.12
南京理工大学 > 讲师(高校)
[4] 1997.7-2001.8
大连亚明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科长

社会兼职

[1] 

《热加工工艺》编委
[2] 2025.1-至今
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中子科学创新人才分会委员

[3] 

美国矿业,金属与材料学会钢分会委员(TMS)

[4] 

美国焊接学会会员 (AWS);美国焊接学会Auburn-Opelika分委会委员

[5] 

美国中子散射学会会员

[6] 

黑龙江省金属学会轻金属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7] 

中国新材料技术协会副会长

[8] 

鞍钢集团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

[9]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理事

[10] 

中核集团核燃料与材料研发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

[11] 

 武汉铁锚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

[12] 

 粤港澳中子散射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13] 

《造船技术》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14] 

《核动力工程》编委会委员

[15] 

鞍钢集团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16]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四届船舶材料学术委员会 委员

[17]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理事

[18] 

《High Engtropy Alloys and Materials》 编委

[19] 

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第八届委员会专家

[20] 

《焊接学报》编委会委员

研究方向
团队成员

暂无内容